Apple Vision Pro 初体验
春节期间在票圈老板的支持下体验了一把Apple Vision Pro, 感觉有点一言难尽. 有惊艳的地方, 也有觉得不够完善的地方. 在此记录一下.
体验的环境是办公室, 不是所谓的苹果的受控环境, 所以体验应该更能代表日常使用的感受吧.
佩戴
Vision Pro的佩戴方式跟以前的VR头显没有太大区别. 可能唯一的区别在于内部空间放不下一副眼镜. 由于需要识别虹膜和跟踪眼球等, 眼睛需要非常贴近目镜, 导致戴眼镜的同学需要配专门的镜片. 由于老板没法给每个体验者单独配镜片, 逼得我生平第一次戴了隐形眼镜. 目测这几天附近眼镜店的隐形眼镜销量会上涨.
头带的松紧也很关键. 太松的话容易滑下来或是漏光, 太紧的话脸会被压出痕迹或是把眼睛压到模糊. 一定要找到一个舒服的位置再开始用, 不然十分影响体验.
校准
实测校准对于体验也很关键. 像我们这样排队体验的场景, 如果上一个人用完给你而没有校准过的话, 可能基本的眼动控制都完成不了. 在系统设置里校准完以后, 就能达到宣传片里的那种眼睛看到哪里, 哪里就会高亮起来的效果.
交互
眼睛看到哪里, 就好比鼠标指针移动到哪里, 拇指和食指一捏就是点击. 遇到需要输入的地方会出现虚拟键盘, 可以用手指直接戳按键. 虽然对于手指的跟踪十分准确, 但要盲打似乎还是有些困难. 看宣传可以外接蓝牙键盘, 甚至在外接键盘上还会有悬浮的虚拟提示窗, 不过当时没有尝试.
显示效果
显示效果方面超越了我之前体验过的所有VR设备, 没有纱窗效应; 用户界面如同视网膜屏幕般清晰, 让人不禁感叹这可能才是VR应有的样子. 然而其又不仅仅是VR. 因为可以看到外部的环境, 所以在体验上又接近于HoloLens那样的AR设备. 可以无障碍地行走和拿东西等, 而可视角度和画面效果又是可以把HoloLens按在地下18层摩擦的那种.
应用体验
“Encounter Dinosaurs“是必须体验的. 这个应用鼓励你与画面中的场景进行交互. 比如伸出手蝴蝶就会飞过来停在你手上, 转动手的话蝴蝶也会跟着转动, 以此表现出Vision Pro优秀的手部跟踪能力; 第一头恐龙靠近你的时候可以尝试像摸狗狗一样摸它的头. 而当它突然张嘴想咬我的时候, 我下意识地缩回了手, 然后意识到我不知不觉已经把那头恐龙当成真的了! 苹果真有你的!
“JigSpace”里可以看到与现实环境光照一致的实时渲染3D模型, 并且可以通过手势对模型进行移动缩放和分解等. 这可能是个偏生产力的使用场景. 实际体验下来的感觉, 手势控制可能对于生产力场景还不够高效和精确. 比如在你想用手势抓起某样东西的时候, 在捏住手指之前, 视线不能离开你的目标. 否则可能就会像我一样, 以为能抓住某样东西, 结果在捏手指之前视线就往目的地飘去, 等到捏手指的时候发现拿起了另一样东西. 对比在现实世界中的操作, 眼睛只要瞟一下要拿的东西在哪, 手直接伸过去摸到就拿起来了. 这里是我首次感到与现实割裂的地方.
“水果忍者”就是经典游戏的AR版本. 水果滚落下来, 撞到墙壁或是地面也会弹跳几下, 体现出Vision Pro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 另外这个版本不能像iOS版本一样用手指滑动来切水果, 而是必须用手作出手刀的样子才能切到水果.
由于Vision Pro兼容2D应用, 所以传统的苹果应用迁移到Vision Pro上就只是一个能在3D空间中摆放的平面窗口而已. 这样的应用可以说就还没有发挥出Vision Pro空间计算的优势.
沉浸环境体验
Vision Pro内置了几种沉浸环境, 比如胡德山, 优胜美地, 甚至是月球表面. 画面效果结合环境音效让人身临其境, 是我体验过的最好的沉浸环境. 不过虽然看远处时似乎毫无破绽, 蹲下凑近地板看地面还是能看到颗粒, 可能贴图没有做更高的分辨率. 这是另一个穿帮的地方.
另外在沉浸环境中似乎不能任意调整观察位置. 用过VR设备的都知道, 如果人没在动而环境在移动的话就很容易有晕车的感觉. 苹果在自己的应用里可能刻意回避了这样的使用方式. 而因为受制于室内空间, 可以移动的范围也很小. 如果移动到墙壁附近的话, Vision Pro会弹窗提醒你不要撞到. 不知道是否有人在开放空间测试过在沉浸环境中的可移动范围, 会不会有空气墙什么的?
移动
之前提到, 在非沉浸模式下戴着Vision Pro可以自由移动, 这时就相当于一副显示效果超棒的AR眼镜, 拿着手机聊天打字也没问题. 但在走到有日光灯的房间中时画面出现了频闪, 这又是一个穿帮的地方. 所以如果家里还是用的老式的交流电日光灯的话可以考虑换没有频闪的LED节能灯. 另外如果快速转头的话会出现运动模糊, 多来几次模糊就会有点晕, 而且头带也可能会被晃松掉. 所以Vision Pro可能是被设计成在头部没有激烈动作的情况下使用的. 这就排除了一部分健身的场景.
观影
这个是目前为止体验到的杀手级功能. 我对于影音不是特别挑剔, 所以感觉在Vision Pro里看“阿凡达”就跟在IMAX电影院里看到的效果别无二致, 甚至更好. 加上可调的沉浸环境, 你就可以假装一边在胡德山的湖畔露营, 一边看露天电影.
可能是因为看IMAX本身就需要戴3D眼镜, 所以戴着Vision Pro看电影也不算突兀. 又因为Vision Pro本身就能呈现立体感(像传统的AR/VR设备一样给两个眼睛分别看不同视角的画面), 所以就跟IMAX的3D效果完美契合. 虽说传统的AR/VR设备理论上也可以实现看3D电影的效果, 但目前为止没有一台设备能在画面分辨率上与Vision Pro相提并论. 声效方面据说有苹果的空间音频, 不过没有尝试AirPods, 外放的效果似乎已经足够好; 就是不会有啥隐私, 因为站在你边上的人也能听得一清二楚.
苹果说初期可以在Vision Pro上看到150部3D电影, 这样的话设备开销平摊到每部电影上就是不到30美金, 而且还可以重复观看. 算下来似乎设备开销还可以接受? 不过国内的网络环境让普通消费者很难体验到国外的内容, 因此如果Vision Pro在国内发售而没有配套的3D电影内容的话, 普通消费者就少了个购买Vision Pro的最大理由.
Persona
Persona功能标记为Beta. 按照提示取下Vision Pro对准自己扫描脸部后就能创建自己的3D形象, 用于视频通话等场景. 实测效果还是有点恐怖谷. 我有一次扫描到一半中断了一下, 继续完成扫描以后创建出的Persona, 两个眼睛甚至分别看向了不同的方向. 这就有点吓人了.
当有人或其他东西靠近时, Vision Pro的外部就会显示你的Persona的眼部. 因为眼球跟踪的关系, Persona的眼睛也会看向你实际看向的方向. 这就能让靠近你的人和你有眼神上的交流. 比起传统VR设备那种把人隔离在虚拟世界中的样子要人性化许多.
拍照和录像
Vision Pro似乎没有单独的拍照App图标. 直接按下设备左边的快门按钮就能进入摄像模式. 拍出的3D照片沉浸感一般, 尤其是对比过Vision Pro内置的沉浸环境之后. 录像功能则是提示室内光线不够无法使用, 而个人感觉当时室内已经足够明亮, 甚至还有阳光. 这就有些尴尬了. 因为如果室内光线不足以拍出3D视频而必须到室外的话, 似乎就跟Vision Pro在室内空间使用的定位不一致了.
Update: 室外的场景, 即便是阴天也提示光线不足. 宣传片里生日会吹蜡烛那样昏暗的环境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
投屏
抬头往上看一会能看到一个白色的小小下箭头, 打开就会下拉出现类似iOS中的控制中心. 投屏按钮就在里面, 可以将Vision Pro的画面镜像到支持AirPlay的设备上. 但在播放3D电影的时候, 可能是因为某种技术原因(或是版权限制), 画面是黑的; 不仅投屏设备中的视频画面是黑的, 就连Vision Pro中的视频画面也是黑的.
控制中心里还有一个Vision Pro独有的功能, 就是把Mac的屏幕投影到Vision Pro中. 要求Mac和Vision Pro登录了同一个Apple ID, 且连接了同一个Wi-Fi.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体验到这个功能. 看介绍似乎是投了整个Mac的屏幕. 而我更想要的功能其实是把Mac中的窗口在Vision Pro中铺开, 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生产力.
App Store
Vision Pro的App Store相比iOS和Mac的App Store显得空荡荡的, 而且大部分应用看上去也只是简单的迁移, 只有一个平面的窗口. 作为全国甚至是全球最早一批移动应用开发人员之一, 内心有种懂的都懂的冲动. 但Vision Pro的终端渗透率目前并不明朗.
购买建议?
写到这里, 我自己目前倾向于购买. 而我能想到的潜在购买人群有:
- 死忠果粉.
- IMAX电影粉. 一个人的情况下, Vision Pro应该可以轻松取代电视机和电影院. 相比家庭影院的投入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 DevOps. 休假的时候不用带电脑甚至不用带键盘. OnCall的时候无论身处多糟糕的环境, 都能直接戴上Vision Pro沉浸式专心修线上Bug. (老板: 让我康康哪只帕鲁在线)
- 应用开发者. 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难道还要错过空间计算时代吗? (手动狗头)
总结
Vision Pro是一台相当“苹果”的设备, 是苹果十多年甚至几十年软硬件技术积累的集大成者; 随便某个技术点单独拿出来都能秒杀一众同行, 结合起来之后对于终端用户来讲又显得那么自然, 甚至自然得有些无聊. 当年的iPhone是一部手机, 一个音乐播放器和一个网络浏览器, 如今的Vision Pro也可以说是一副AR眼镜, 一部VR头显和一个移动IMAX影院. 期待有其他场景下(如游戏, 生产力)的杀手级应用出现.